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大有可为 在全球化浪潮中,留学人员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量优秀的留学人员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达对留学人员的期待,并肯定他们对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据全球化智库(CCG)的统计,在2023年新晋两院院士中,57.9%具有留学经历,81.4%的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39.2%的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海外留学;在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负责人中,80%拥有留学背景,在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第一负责人中,约40%有留学背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大部分三甲医院院长,都是留学回国人员。留学已成为我国高层次拔尖人才重要的成长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正进入深入参与全球化的历史新阶段,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优秀留学人才则是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的重要目标。 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恰逢其时 近年来,随着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进一步多元化,出国留学恢复了快速增长势头。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许多国家就业形势趋紧,一些国家移民政策趋严,这也加大了留学人员在海外发展的难度。在此背景下,留学人员回国潮持续高涨。据教育部数据,1978年至201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423.17万人,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的国际化智力和知识资本。据估计,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首次超过100万,留学人员回流呈明显加速态势。 与此同时,我国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入境签证越来越便利,从中央到地方不断优化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政策与环境,提供包括落户、创新创业支持、就业补贴、住房优惠、子女教育便利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和为国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例如,北京“凤凰计划”为留学人员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办公场地、税收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重点扶持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深圳“孔雀计划”为高层次留学人员提供安家补贴、创业资助、科研经费等多项支持政策,2022年深圳还专门出台《留学人员创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支持留学人员在深创业;广州2019年修订《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设立留学人员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来穗留学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其他地区如杭州、成都、武汉、重庆等,也纷纷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工作站、打造线上线下多渠道人才引进和交流平台、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引才服务工作、创新留学人员激励机制、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等措施,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与此同时,这些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布局合理、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也十分适宜留学人员发展,正成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沃土。 放大留学价值的独特优势 留学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回国发展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无限可能。留学人员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放大留学价值的独特优势,抓住国内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浪潮之中。 一是提升综合素养。留学人员应结合实际需求,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等。一方面,可以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培训、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对接行业前沿动态,提升专业知识落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入国内外企业实习或兼职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增加留学附加值。 二是利用国际视野。留学人员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更加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留学人才,支撑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全球化布局、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民间外交拓展及人文交流深化。 三是加强人文交流。出国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提升学术能力的行为,更蕴含着对外展示国家形象、推动文化交流、深化国际合作等多元功能。留学人员在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独特载体。每一名留学人员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单元,也是讲述中国友善、开放、交流与合作故事的鲜活样板,留学人员以亲身经历与体验,可以赋予中国故事真实感、可信度与感染力,成为对外交流中无可替代的力量。而留学人员也可以在人文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合作及发展的机会。 四是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应关注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例如,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高新科技领域,留学人员可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这些领域及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寻求发展机遇。 △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栾金祥(右),回国后在家乡投身现代农业管理,带动蟹农创收,2022年公司湖蟹养殖销售额达5000万元人民币 摄影 | 新华社记者 徐昱 主动适应和融入国内环境 通过主动适应和融入国内文化生活与工作环境,留学人员不仅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也能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共创美好未来。 一是保持联系,加强文化适应性。留学人员可密切关注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动态,通过新闻、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为回国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回国后,可以通过观看本地新闻、参与社区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方式,加深对当前社会热点、文化习俗的理解,尽快适应国内生活环境。 二是建立和维持国内外人际网络。留学人员应更多地参与行业交流会、校友聚会、职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和专业平台扩大社交圈,与行业内人士建立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团队,也有助于获取行业信息和寻找合作机会。 三是保持开放心态,适应工作节奏。国内的工作环境与国外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工作强度、管理方式等。留学人员应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积极面对各种挑战,适应国内的工作节奏。同时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积极提升创新创业竞争力 广阔的市场前景、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平台。留学人员应在充分放大留学优势的同时,明了自身由于长期旅居海外造成的对本土市场认知不足、人脉资源断层等劣势,通过多种方式克服“水土不服”,明确定位,精准出击,提升创业竞争力。 一是摆正创业心态,认清创业风险。创业不是追逐时尚,更不是追逐“名利”的捷径。创业不同于就业,在处于起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面临缺乏稳定收入、技术攻关难、市场开拓缓慢甚至是撤资等种种压力与困难,需要创业者做好足够的风险预期与抗压准备。而创业心态的准备对于没有相关创业经验的留学人员而言尤为重要。从以往留学人员就业创业的调查结果来看,80%以上的人表示之前“没有创业经验”,正确的创业心态建设是留学人员在回国创业征程中必须迈出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二是先就业后创业,积累本土市场经验。历年的留学人员就业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留学回国人员没有或只有一年以下的短期海外工作经验。对于无工作经验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选择“先就业,后创业”。通过先就业,一方面加深对创业行业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迅速熟悉本土化商业环境,为后期创业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就业所积累的职场人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学人员创业人脉资源断层的劣势。同时,就业所带来的稳定收入也能为创业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 三是明确自身优势,理性选择创新创业领域。近年来,高科技领域已成为创业的热门领域,而留学回国人员也是科技创业群体中的主力军。留学人员创业及相关人才政策多聚焦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然而,这一领域往往要求创业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落地转化能力。对此,创业者应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创业方向,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存在创业机会,社会治理、文化交流等各领域同样可能产生新业态,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以差异化定位争取市场,提高创业的存活率。 四是合理组建初创团队,避免人脉断层。在初创团队中引入本土人才优化团队组合,“土洋结合”的组团方式既能充分发挥留学人才的国际化优势,也能利用本土人才充分了解国内市场规则的特长,做到国际技术结合国内需求,创业市场贴合国内环境,商业战略兼容并蓄。(作者系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研究总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