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澳门城市大学招聘宣讲会新加坡专场来袭!
2024年澳门城市大学招聘宣讲会新加坡专场来袭!

2024年澳门城市大学招聘宣讲会新加坡专场来袭!

澳门城市大学

招聘宣讲会新加坡专场

2024年


01

活动指南


活动名称

2024年澳门城市大学招聘宣讲会

新加坡专场活动

 

活动时间

2024年4月15日周一 

11:00-3:00

 

活动地点

Seminar room 5-6, SDE1 Building, 4 Architecture Dr, Singapore 117566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填写报名表进行报名

后台回复“澳门城市”

即可进入活动群

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本次活动提供茶歇,并为报名且前30名到场的与会人员提供30新币的交通补贴!


学校简介

02

澳门城市大学承担着社会责任,秉持“服务澳门、融入湾区”的办学宗旨。城大积极配合特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策略与重大举措,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澳门特色、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都会大学,现正广邀全球高水平人才加入我们。




澳门城市大学现有学生逾10,000名,提供11个学士学位、19个硕士学位及14个博士学位的逾40种中英文制课程。城大设有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金融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葡语国家研究院等9大学院。城大实践“国际学习” 、“体验学习” 、“跨文化学习” 、“同伴学习” 与“增值学习” 并行的多元学习模式。现时,澳门城市大学是澳门五所开展“本、硕、博”全层次办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并于2020年进入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前百强,位列89名。城大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 GENERAL)” 进入科睿唯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彰显大学在人文社科学科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城大率先开展课程国际权威认证,旅游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课程为均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TedQual 优质教育素质认证的特色课程,旅游休闲管理学科位居软科“2022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入库排名高校全球前20%,位列排名51-75。


近年来,澳门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发展,推行“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其“1”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促进旅游休闲多元发展,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其“4”为持续推动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版块发展,着力构建符合澳门实际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澳门在积极促进发展新产业的同时,亦加强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澳门城市大学持续配合特区政府发展策略,紧跟区域发展的趋势与产业需求,培养澳门、大湾区和国家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实务型高端专业人才,持续为城市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03

招聘岗位

职位要求

➢具有相关专业之博士学位/应届博士学位毕业生

➢大学将优先考虑具有相关教学经验、较强科研能力或具丰富行业工作经验之申请人


入职日期

2024年8月中旬



有兴趣的求职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大学官网招聘专页以获取更多信息。如有任何疑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jobs@cityu.mo。


薪酬福利

04

薪酬

大学将根据获聘者的学历、当前职位和专业经验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目前澳门所得税率最高为12%,如符合条件可获得一定程度减免,实际所得税率约为5%至7%。


支持及福利

澳门城市大学重视每一位员工,提供一系列科研激励措施支持员工的发展。


科研支持

校内

校外

校长种子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

年度科研奖励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出版/参与研讨会资助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与国家科技部及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科研或教学助理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设备经费

澳门基金会项目

学术假期和科研假期

教育基金

员工福利

澳门城市大学专注提升员工福祉。除有薪年假、病假、婚假、产假、侍产假外,我们亦提供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劳工保险和旅游保险等;

并提供留任奖金、住房津贴、餐饮津贴和自愿性的退休金计划等一系统的福利支持。为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大学定期举办节庆活动和员工活动,以促进员工间的沟通。

职涯发展

澳门城市大学提供多项活动支持员工的发展及进步,如职前培训、在职进修资助、研讨会资助、青年学者交流及发展计划等校内外的个人发展机会。


澳门城市大学诚邀英才共聚

4月15日我们不见不散!


—END—


往期精选
关于自新加坡前往中国旅客疫情防控要求的通知
叮咚~大家心心念念的学联招新来啦!
领事保护|中国留学生安全手册
留学,从兴国到强国!

感谢您对学联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
长按图片即可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