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小课堂 | 来看看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电信诈骗案件!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电信诈骗的数量明显增加,诈骗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少留学生都曾接到过来历不明的电话或者网络信息,甚至个别同学上当受骗,蒙受损失。

为此,学联收集了近年来发生在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部分电信诈骗案件新闻报道,提供给大家。提醒提示广大留学生小伙伴们,擦亮眼睛,辨明是非,对来历不明的信息不听、不看、不信、不转钱、不透露个人及家人朋友信息,坚决作好防止电信诈骗工作,实现“平安留学”!


冒充政府机关、银行、快递

案例一

两男大学生坠假公安骗局,从新飞柬埔寨“出任务”


《联合早报》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前往他国执行任务、个人资料被盗、散播谣言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中国警方在10月19日接到一起报案,一对父母收到一段自己儿子被绑架的视频,并有陌生人向他们索要赎金。父母担心儿子的安全,立刻向新加坡警方报案。接到报案后,各执法机构联手展开调查,发现受害者竟已离开新加坡。调查显示,受害者在新加坡接到骗子伪装成中国公安的电话,声称有人盗用他的个人资料在中国散播有关猴痘的不实消息并要求他协助调查,再前往柬埔寨执行任务。受害者误信骗子的指示,抵达金边后录下自己假装成绑架案受害者的视频。之后他被指示住在不同的酒店,断绝与家人朋友的联系。骗子使用这些视频,向男子的父母索要200万人民币(约40万新元)的赎金。10月21日,在柬埔寨国家警察及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协助下,警方确定男子在金边的位置,帮助他与家人团聚。

新加坡警方接着在10月22日接到第二起报案,骗子使用同样的手段将一名男子骗到了柬埔寨金边。骗子同样利用受害者录下的视频向他的家人索要80万人民币(约16万新元)的赎金,所幸案件及时侦破。警方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案例二

驻新加坡使馆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领事直通车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公检法机关、案件涉及国家机密、与外界失联、勒索巨额“赎金”

涉及国家:新加坡


B某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来电,轻信对方声称的“案件涉及国家机密”,按对方指示,切断手机、微信等与家人、朋友联系渠道,离开居住所藏匿起来,并向对方提供自己被捆绑、殴打的图片、视频及求救短信。诈骗分子在受害人与外界失联期间,以受害人被绑架为由,用有关照片视频向受害人家长勒索巨额“赎金”。


案例三

驻新加坡使馆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领事直通车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卫生防疫部门、传播疫情谣言、警方特别部门、“钱骡”

涉及国家:新加坡


C某接到自称卫生防疫部门调查疫苗接种情况和“传播疫情谣言”的来电,后被转接至所谓“警方特别部门”。期间,诈骗分子通过微信将所谓的“通缉令”发给C某,以协助办案为由,要求C某向他人送达伪造的法院传票等法律文书,并用个人账户协助诈骗分子转移其他受害人赃款。此类人员被诈骗分子称作“钱骡”,虽未受到直接经济损失,但给他人造成损失,自己也会被警方进一步调查。


案例四

前脚刚到狮城,后脚被骗100万,这位中国留学生太惨了!


《新加坡眼》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读研中国留学生、冒充中国官员、洗黑钱、“官方”文件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一名24岁留学生林某于7月来到新加坡准备攻读化学硕士学位。抵达新加坡的第二天接到了以+65开头的“卫生部官员”的电话。骗子告诉受害者他在中国办的手机号被用来散播虚假消息,随后将他的电话转给了“中国公安”,声称有人以他的名义在中国开设户头,洗黑钱和骗取人民币200多万元。这位骗子用假警服、警徽照片和所谓的官方文件,令林某最终屈服于骗子,向他们转了这笔钱。林某之后还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软件和转账7万新元用于“调查”。在骗子告知林某“若被逮捕需要更多钱来保释”之后,林某因感到害怕又向父母索要了13万新元(原本用于在新加坡的生活费用和父母的养老金)。在8月底,骗子称调查需要又说服林某给他们发送假装自己被绑架的视频,假公安利用视频找他父母索要赎金。林某的父母联系了在新加坡的朋友并向警方报案。新加坡警察迅速展开调查,寻找留学生,5小时后在芽笼一家酒店找到了他。目前警方已逮捕了一名58岁涉嫌参与这场骗局的男子,具体情况警方还在调查中。


案例三

被唆使拍“绑架”视频索钱留学生吁警惕假公安骗局


《联合早报》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新闻关键词:上演绑架戏码、假公安骗局、绝笔遗书、移民局官员

涉及国家:新加坡


据一名16岁中国籍留学生(受害者)忆述,今年4月底他接获一通声称来自移民与关卡局官员的电话,指他涉嫌用中国注册的电话号码,在我国行骗并分得26万元人民币(约5万3000新元)的赃款。电话后续被转接至一名“中国广东公安”,诈骗团伙出示了他的证件照及公安证件,于是受害者开始慢慢配合他们。骗子要求受害者在银行户头中存入26万元人民币,以证明自己有钱不需要参与诈骗行动。受害者坦言当时因害怕而失去理智,先后以不同理由央求住在中国的妈妈汇钱,但两次都被拒绝。眼看彼得接连失手,骗子又策划了一起假绑架案。5­月13日下午5时许,受害者与在新加坡的监护人道别后,就在骗子的指示下到亚历山大医院与骗子碰头,随后被要求交出自己的手机,骗子则给了他一部新手机和一把钥匙。受害者在晚上10时接到指示,骗子要他前往一个三巴旺的私宅配合拍摄自己被绑架的视频,唆使他写下一封遗书来威迫父母交付赎金。监护人表示受害者失踪当晚一直联系不上他,14日才接到骗子冒用彼得的微信号传来的“受伤”视频,骗子还漫天开价勒索500万元人民币(约102万新元)的赎金。随后监护人才因害怕选择报警。5月16日警方找到这名受害者并发现他平安无事。目前警方的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中。


案例六

骗子假冒快递公司送包裹受害者货到付款后才知上当


《联合早报》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送货骗局、钓鱼骗局、货到付款(Cash On Delivery,COD)

涉及国家:新加坡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贴文,指她外出时收到“货到付款”包裹送达的短信,猜想是网购的荷叶送到,便要家人先支付69元现金给送货员。她回家拆开包裹时,发现包裹中不见荷叶的踪影,只有两件她未曾购买的T恤,因此怀疑有人利用快递公司的名义行骗。Ninja Van快递公司证实,公司近期接到有关货到付款送货骗局的反馈,但自去年9月以来,相关骗局的数量已比从前减少一半。为打击类似骗局,了快递公司与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NCPC)及警方紧密合作,从去年9月开始展开反诈骗活动,提高公众对于这类骗案的防范意识。今年以来,至少有350人成为这类骗局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48万3000元。


案例七

落入假冒银行职员骗局5月至今28人被骗11万余元


《联合早报》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假冒银行职员、核实户头进行的交易、提供网银信息

涉及国家:新加坡


假冒银行职员拨电话或发短信行骗的诈骗案自5月以来,本地已有至少28人上当,被骗金额超过11万4000元。警方6月5日发表的文告指出,上述钓鱼诈骗的行骗手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受害者接到骗子假冒银行职员的电话。骗子称需核实户头进行的交易,要求受害者提供网银信息和密码。第二种则是通过短信联系受害者,称他们的银行卡因为“不寻常”活动而被冻结。短信指示他们点击钓鱼链接,进入虚假网银登录页面“核实身份”。受害者在输入信息后,会被转载到另一个虚假页面,要求他们输入接收到的一次性密码。骗子跟着会在第一时间登入受害者的网上银行户头,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受害者只有在收到银行通知时,才发现自己被骗。


案例八

8名中国留学生在澳洲遭“绑架”,父母1500万赎人!外交部发重要提醒


《发现新西兰》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虚拟绑架案、电信诈骗、骗取赎金

涉及国家:澳大利亚


今年,有8个中国家庭收到了陌生人发来的“绑架照”——孩子们在悉尼留学,本来一切正常,突然有天联系不上了。“不想让你孩子死的话,马上打钱!”父母们吓得不清,马上把钱打了过去,在孩子们“自由”后,他们赶紧向澳洲警方报警。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根本没有绑匪,学生们是自己把自己绑起来的。这些学生分别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个自称中国大使馆的人,他们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国内卷入了一场犯罪,想要避免被驱逐出境,就必须按照他们说的做。

骗子们用心理战术,说服他们真的在国内有犯罪嫌疑。并指导他们,必须保护好自己,他们让学生们切断和他人的联系,之后,骗子们说,想要不被惩罚,需要交钱。他们说服了其中一部分人假装自己被绑架,并拍下照片或视频传给他们。在慌乱和恐惧中,学生们照做了。他们的父母看到“绑架照”后,按照骗子的命令,把赎金转入离岸银行账户。


案例九

因为一通电话,18岁中国留学生被骗走35万新元(约165万人民币)


《新加坡眼》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新闻关键词:骗取赎金、电信诈骗

涉及国家:新加坡


11月17日,警方接到报警,有一名18岁青年疑似遭人绑架。警方了解到,这名青年在一个月前接到了自称新加坡卫生部人员的电话,随后电话就被转接到了两名自称中国公安的诈骗分子那里。骗子称,青年名下的一个银行账户涉嫌用作洗钱,只有将35万新元的“保释金”转入他们的银行账户,才可以免除罪责。由于担心自己真的惹上了麻烦,青年便乖乖听从了骗子的指示。骗子先是交给了青年一个装有100新元现金和一部手机的信封,再让他暂时住在安排好的房间中。在支付了巨额“保释金”后,骗子依旧没有善罢甘休。他们紧接着指示青年,让他拍摄了一段双手背在身后的视频,以进一步“协助调查”。诈骗分子将这段视频发给了青年的父母,谎称他们的孩子遭到绑架,企图骗他们支付高额赎金。


案例十

新加坡上演现实版无间道:一中国留学生陷假公安骗局被迫当“卧底”!


《新加坡万事通》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谎称公安、诈骗

涉及国家:新加坡


小德(化名)是一名在新加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早前,一通电话自称是来自“中国公安”,先是称他涉嫌洗钱并有巨额罚单,之后眼看要钱不成,假公安便告诉小德,只要他愿意成为“卧底”,帮忙打击诈骗犯,就可以免除罚款,还能推荐他入党。就这样,小德在骗局下成了“卧底”。为了获得信任,“假公安”甚至给小德$500新让他去购买行头,并且十分关心小德。小德也每天给假公安汇报行踪,并获得了一张假证件。需要做的任务就是通过向他人展示假证件,让对方签署相关文件。但是在一次打印文件时被监护人发现异样,在不断的追问下和解释下,小德这才恍然大悟!当天,监护人就带小德去自首,小德也当场被逮捕。好在有律师和有聊天记录的帮助,小德最后只是接获了警告,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


案例十一

新加坡上演现实版无间道:一中国留学生陷假公安骗局被迫当“卧底”!


《新加坡万事通》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谎称公安、绑架诈骗

涉及国家:新加坡


4月,小明(化名)接到一通奇怪的电话,对方用华语声称是ICA官员,称其涉嫌用中国电话卡在新加坡行骗。未等小明解释,电话又转接至“中国广东公安”……小明后来回忆:“我一开始怀疑这是个骗局,但诈骗团伙竟然有我的证件照,还出示了公安证件!”骗子先是要求小明在银行户头存入巨款,以证明自己有钱不需要诈骗。小明因害怕失去理智,竟多次央求国内的家人汇钱,但两次都被妈妈拒绝。但骗子不死心,接连策划了一起假绑架案。没收了小明的手机,然后给了他一部新手机和钥匙。不过骗子并没有伤害小明,只要求配合他们演一出戏。骗子用番茄酱涂满小明脸部和手部,佯装自己被打,怂恿小明写下遗书以恐吓父母交赎金。监护人发现小明失踪后,立刻报警。最终新加坡警方赶在缴付赎金之前成功挽救了少年。


案例十二

留学生策划“绑架事件”索取赎金


《北美留学生观察》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谎称绑架、勒索赎金

涉及国家:加拿大


2019年10月,一名远在加拿大的16岁中国男孩的父母,在国内通过微信收到一则令人窒息的视频。视频中,儿子被捆绑着,还被蒙上了眼睛,堵住了嘴,对着镜头呻吟。视频下面还附带一条留言,要求支付100万美元。看到这样的视频,远在中国的父母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为了保住孩子的命,父母向“绑匪”支付了100万加元的赎金。多伦多警方派出了8辆警车和一架直升飞机,进行大范围搜索以解救“被绑架”的留学生。然而,让警方没有料到的是,“被绑架”的留学生却被发现舒服地坐在餐厅里,等候父母的赎金到账。这名学生策划了这起“绑架事件”,目的是吸引父母的注意,以及得到一笔现金。最后这名留学生被加拿大警方指控扰乱公众罪(Public Mischief)。


案例十三

中国留学生谎称“绑匪”索要赎金


《北美留学生观察》 2018年4月3日 星期三

新闻关键词:自导自演、索取赎金

涉及国家:美国


2018年4月3日的半夜,Pasadena当地警局接到了来自王一梅(Yimei Wang,音译)母亲的报警电话。她声称自己在Pasadena大学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就读的女儿被绑架,求助警方救出被“绑架”的女儿。报警之前,王一梅的母亲在4月2日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要求交出50万人民币的赎金。但女儿在通话中王一梅说自己现在暂时安全,但需要家人马上交赎金。据描述,绑匪发来的照片中显示,她身处旅馆房间中,手被捆绑着,嘴巴也被塞住。由于害怕女儿被绑匪所伤,远在中国的父母依然心急如焚,用最快的速度筹钱,给“绑匪”打了50万人民币(约8.5万美金)。然而在警方调查下,这却是一场骗局。调查后,该留学生承认,是自己拍的绑架照片,目的是向她的家人索要50万赎金。


案例十四

上个月至今 假冒官员诈骗案卷土重来 51人上当损失逾330万元


《联合早报》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新闻关键词:假冒政府官员、户头有问题、涉嫌洗黑钱、提供财务资料

涉及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警察部队星期五(11月11日)发文告提醒公众,假冒政府官员或中国公务员的骗局卷土重来,从10月至今已有至少有51人受骗,涉及金额至少330万元,其中一名受害者的损失甚至高达70万元。根据文告,骗子一般会先冒充银行职员,声称受害者的银行户头有问题或者涉嫌洗黑钱,接着把电话转接给假警员。

假警员会通过社交平台发送证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声称受害者必须接受调查,而且要联系调查员。骗子一般还会发送一封附有新加坡警察部队徽章的信件,要求受害者提供财务资料等信息。

受害者联系假调查员后,会被要求提供个人资料,如身份证照片或银行户头资料。受害者随后会被指示把钱汇入一个“安全户头”,供警方调查。受害者事后通过官方途径联络银行或向警方查询时,才意识到自己受骗。


邮件/短信钓鱼链接诈骗

案例一

469人坠钓鱼短信骗局

华侨银行客户一个月被骗走850万元


《联合早报》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新闻关键词:469人受害、钓鱼短信、改号欺诈(number spoofing)、850万元损失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不法分子近来利用改号欺诈(number spoofing)的方式诈骗华侨银行的用户,银行透露,单在圣诞节周末(24日至26日)的三天内,就有186名客户受骗,受骗金额达到270万元。从12月1日至29日,共有469名华侨银行客户坠入钓鱼短信骗局,被骗走高达850万元款项。网络安全专家提醒公众不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以免受害。受访律师指出,骗局若不是银行疏漏导致,受害者将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失款。华侨银行用户近来遭受钓鱼短信(SMS)攻击,在银行客户手机的银行短信页面中插入诈骗短信,让客户难辨真假。受害者李礼恩(45岁)称接获短信时误信银行要他更新个人资料,察觉有异后立刻联络银行冻结户头,但已经被骗子先后两次从他与妻子的联名户头中转走了共6万7000元。


网购、电商钓鱼诈骗

案例一

环比猛增五成:今年第二季电商钓鱼诈骗案迎1万7000起


《联合早报》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闻关键词:网络购物节、限时优惠、钓鱼链接

涉及国家:新加坡


网络购物节〝双十一”近在咫尺,网络安全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针对我国电子商务的钓鱼诈骗攻击超过1万7000起,比第一季度的1万2000多起猛增约五成。

即将来临的“双十一”购物节,更是骗子会利用的借口。骗子会运用些特定的字眼,例如限时优惠,优惠数量有限等,来制造急迫感,让受害者匆促做出决定,无法冷静找出骗局中的破绽。其实,骗子就是要你不经思考,就点击他们发送过来的链接。

防范之道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在查看接收到的信息时,一发现不对劲就应该立刻删除。


案例二

涉诈卖逾36万元苹果手机 男女嫌犯在机场被捕


《联合早报》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新闻关键词:网购、转账后卖家消失

涉及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警察部队10月25日发文告指出,从10月1日至17日接到多个报案,指有卖家在网购平台Carousell上售卖iPhone 14和iPhone 13等电子产品。顾客通过PayNow或银行转账付款后,却不见卖家发货,才知道坠入骗局。商业事务局调查后确认了两名涉案嫌犯分别是23岁的张俊豪(Teo Jun Hao)和25岁的周诗晴(Vanessa Chew Shi Qing)。两人10月25日从樟宜机场入境时,当场被警方逮捕。初步调查显示,两人涉嫌至少140起类似的骗案,涉及金额超过36万元。警方将在10月26日将两人控上法庭。


假冒票务代理

案例一

熔断指令导致票价暴涨又难求 买飞中国机票33人遭票务代理骗钱


《联合早报》 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新闻关键词:机票代买、熔断指令、转账后卖家失联

涉及国家:新加坡


留学生张萍(化名,26岁)与男友准备从英国飞新加坡转机回国。在购买的机票航班遭取消和熔断后,措手不及的他们在小红书上看到账号“酷服航旅”发布机票信息,添加了所谓法人“周兴佳”的微信咨询。受害者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查到公司法人正是周本人。张萍随即向周购买了两张2月28日由新加坡飞上海的机票,共付款3万7000人民币。周发来“行程单”后,张萍在新航官网上查询显示“已加入候补名单”,对此周兴佳称“已经锁位”,25日两人抵新后问周何时能拿到机票,对方称当天可出票,不料当晚却失联,直到其他受害同学联系她,她才惊觉上当受骗。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法律硕士的李昕(化名,23岁)也被同样的手段诈骗。李昕看到“周兴佳”不仅有企业微信及实名认证,网上也可查到周公司的信息,决定也向他购买3月23日飞成都的机票。骗子2月25日上午发来“出票证明”,然而她去机票验真网站查不到这个机票号,对方随后在当晚失联。

另一位受害者在新加坡从事建筑工程师的林晨(化名,23岁)原本质疑对方公司的资格,但也在对方将营业执照照片发给他看后放松了警惕并坠入骗局。


换汇骗局

案例一

烧脑!换汇骗术再升级,一个局吃两头,人民币新元我都要


《新加坡眼》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陌生网友、兑换外币

涉及国家:新加坡


近日,一位叫“Rui”(代称)的网友向《新加坡眼》讲述了自己和另一个学生Mark共同被骗的经历。骗子分别找二人换汇,跟Rui说需要新元,跟Mark说需要人民币,并告诉他们将由自己的“朋友”来当面现金交易。然而骗子口中的“朋友”就是Rui和Mark,他们都误以为对方是骗子的朋友。二人线下见面聊了几句才发现,对方都不认识这个骗子。Rui警惕性较高,没有轻易交出现金,也没有答应骗子线上转账。可Mark在拿到钱之前已经给骗子转账,被骗走了10万多人民币。


“杀猪盘”

案例一

“杀猪盘”网络诈骗 一夕间积蓄归零


《联合早报》 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关键词:网上交友、“杀猪盘”、怂恿投入资金、多年的积蓄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两名30几岁的女子网上交友,不慎成为俗称“杀猪盘”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多年的积蓄一夕间归零,两人共损失超过30万元。受害者彭涵倪(34岁,护理人员)今年2月透过交友应用认识一名男子,起初的嘘寒问暖让彭涵倪对他产生信任,却没想到自己正慢慢陷入对方的骗局。她被一步步怂恿投入资金,从100元开始,在短短两周内被骗7万7000元;除了自己的3万3000元储蓄,她也向九位朋友借了总计4万元。3月中,她如梦初醒,报了警。

而去年9月,陈小姐(39岁)也一样遇人不淑。她被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交往了三个月的“男友”狠狠骗走27万元。这笔血汗钱是抵押马国的房子贷款、向父母借款,还有多年的积蓄。警方受询时证实两起案件,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中。


案例二

驻新加坡使馆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领事直通车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微信群公益助力返现、尝到甜头、下载APP

涉及国家:新加坡


A某在网友的推荐下,参与某微信群公益助力返现活动,尝到甜头后根据诈骗分子要求下载了做任务的APP,期间多次向对方账户转账,损失数十万。


案例三

华人女子被骗44万美元!“杀猪盘”套路简单,为何受害者前仆后继?


《中国侨网》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新闻关键词:微信好友、数字货币、社交媒体、投资软件

涉及国家:美国


2021年5月,纽约华裔女子王某(化名)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请,之后,王女士和对方开始保持密切联系,随着感情升温他,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骗徒称自己是做“数字货币”的,并怂恿王女士投资挣钱,让她从一开始小挣,到投入5万美元资金;随后又让王女士下载了一个投资软件,将她引入诈骗陷阱。另一名拥有高学历的刘女士(化名)也通过社交媒体认识了一名网友,被同样的诈骗方式骗走44万美元。

美国华裔男子林先生同年7月份通过社交媒体认识了一名女子,对方不仅发出自己照片证明是美女,还发来驾照照片,称自己做服装设计,还会投资“数字货币”,并鼓励林先生一起投资挣钱。林先生用朋友寄存在自己那里的6万美元按照对方指导投资,但当林先生想从软件中兑现现金还给朋友时,网站称需要支付9万美元税款和部分管理费,林先生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四

驻阿德莱德总领馆提醒

防范“杀猪盘”电信诈骗系列


外交部政务服务平台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陌生网友、外汇投资理财

涉及国家:澳大利亚


B女士抵南澳州探亲,因心情郁闷,近期,在全民K歌App上认识了一个名为“石头”的男歌友Z,两人添加WhatsApp成为好友。不久,Z开始向B介绍外汇投资理财,指导B在外汇交易平台coinspot上注册并在线进行外汇买卖交易,B投入5000美元后获益500美元。Z又指导B转到另一黄金、外汇买卖平台metatrade5 app注册投资,在B投入50,000美元后,Z建议B凑够100,000美元收益更大,并表示愿借钱给B。B最终凑足200,000美元后,交由Z协助炒汇,B再次赚了20000美元。之后,Z继续劝说B凑足300,000美元进行再投资时,B意识到可能被骗,就尝试将此前投入的本金取出但未能成功。为进一步核实,B在全民K歌里添加了几个与其私聊的陌生网友,发现他们的诈骗套路都与Z相同。B遂报警并联系总领馆求助。


案例五

驻阿德莱德总领馆提醒

防范“杀猪盘”电信诈骗系列


外交部政务服务平台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陌生网友、多重外汇平台、炒汇炒黄金

涉及国家:澳大利亚


C在网上认识陌生网友X,不久加WhatsApp讨论投资理财事宜。X先说服C用澳元在数字货币平台Binance购买数字货币USDT,不久又转至另一个外汇平台HeliusCapital进行炒汇操作,后又在外汇黄金平台Meta Trade 5注册会员炒黄金。接连获益后,X建议C将钱转至炒汇平台Full Crown Market继续投资。在C表示有事需要取钱时,X称C需缴纳数万澳元保证金并再注册另外一个操作平台才可以取钱,C才意识到被骗。此时C在Full Crown Market的累计投资近10万澳元已无法取出。尽管C已更换手机并拉黑X,仍经常接到各类诈骗电话,对此感到十分焦虑。


“钱骡诈骗”

案例一

新加坡一些年轻人禁不住快钱诱惑,三年来被捕钱骡半数在30岁以下


新加坡红蚂蚁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佣金、SingPass、诈骗集团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两名新加坡男子(19岁和25岁),将自己的合法银行账号及个人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的信息交给诈骗集团,任对方自由使用去诈骗和转账,然后付给他们可观的佣金。警方说,诈骗集团用这两人的银行账号共转移了近100万新元的款项。这两名男子最近被逮捕。


案例二

新加坡一些年轻人禁不住快钱诱惑, 三年来被捕钱骡半数在30岁以下


新加坡红蚂蚁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新闻关键词:约会手机App、佣金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两名马来族姐妹(19岁和20岁)的母亲通过约会手机App认识一群骗徒。姐妹俩用自己的银行账号,帮骗徒快速转移从受害者收到的金额,借此洗白了近100万新元的款项。姐姐从中获取近20万新元佣金。她将一部分钱用来购买衣服以及入住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姐妹俩已被捕,案件还未下判。


案例三

5名中国人在新加坡贪小便宜,被骗成“钱骡”损失近百万险些入狱


新加坡狮城论坛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新闻关键词:亲属急需用钱、汇款广告、户头被冻结、分批汇款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一位美甲店老板称,自己远在中国的亲属急需用钱,2022年5月她们在微信群组看见汇款广告,对方称能以4.95的汇率汇款至中国,当时市面上汇率仅4.85。联系对方后,在店里将近11万现金交给对方,后者不久后出示收据,显示已分批汇款,家乡的亲属随后也确认到账。岂料一小时后,家属想转钱出来时,却发现户头被冻结,令她们不知所措。公安调查后,怀疑亲属收到的汇款涉及诈骗案,导致收款人成为嫌犯,户头也被冻结。


案例四

5名中国人在新加坡贪小便宜,被骗成“钱骡”损失近百万险些入狱


新加坡狮城论坛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新闻关键词:账户被冻结、汇款骗局、贼赃

涉及国家:新加坡


一名受害者称,她在今年4月给自己在中国的银行账户汇了6万元,不久后发现账户被冻结,自己也被当地公安列为诈骗嫌疑人。她以4.95的汇率共汇了3万7500元给自己在中国的户头,约两小时后通过支付宝提现时发现账户被冻结。如今受害者怀疑自己坠入汇款骗局便在新加坡报案。事后受害者联系汇款中介,对方称通过正当操作和流程汇款,冻结账户与他们无关。不久后,中介也失联。中介指汇款方只负责到账,收款账户不在管筹范围,涉事者只能联系警方处理,他们也爱莫能助。目前,所收汇款变成了贼赃,受害者被令归还给国内的“报案人”。中国警方指有国内受害人报案称被骗钱,警方追踪到该笔款项就是通过中介汇入新加坡汇款人家属账户的钱,要求她把钱还给报案人。起初在新加坡的受害者坚决不同意,但当地警方称若不归还,法院半年内就会强制性的把钱归还给国内报案人。据悉,新加坡的受害者在国内的家人还因此从中国北方到深圳警局接受调查一周。


往期精选
关于提醒曾确诊人员赴华前按要求履行相关流程
2021学联招新 | 新的一年,从加入学联开始!
领事保护|中国留学生安全手册
留学,从兴国到强国!

感谢您对学联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关心
长按图片即可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